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文化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2017-03-04 16:34:00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地位与格局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文化战略的核心内涵与发展要义?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主讲《国家文化战略》,给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理论课。
文化战略是治国理政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辑首先强调了文化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文化战略是国家治国理政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制定文化战略。通过文化战略的实施,形成这个国家的主流思想、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导向等。因此,文化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国家执政的思想基础、凝聚民心的文化基础。
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做了全面性部署,为之后形成新时期的国家文化战略提供了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中都谈到了文化发展的战略问题。其中,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全面实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文化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了。这是国家的顶层设计。
在大格局中理解文化战略的核心内涵
连辑表示,我们现在谈的文化战略是“大文化战略”的概念,与过去所说的“文化强国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巩固政权、统一思想、凝聚民心、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是在建设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因此,“大文化战略”超出了文化本体的范畴,应该在更大的格局中去理解当前文化战略的核心内涵。
“大文化战略”要在多样中求统一,多元中立主导。主要体现在:第一,要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文化战略的政治基础;第二,通过文化战略的实施,解决民心向背的问题,解决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问题;第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面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从五个层面理解文化战略的发展要义
连辑认为,可以从政治、精神、文化、建设、保障这五个层面来理解当前“文化战略”的发展要义。
第一,政治层面。其核心是“两论一观”,即理论、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舆论强调的是去除“杂音”、正面引导、净化新闻舆论环境,增强国家舆论的公信力、影响力和话语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两论一观”重点解决的就是国家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精神内核和文化安全等问题。
第二,精神层面。其核心是“两自一梦”。即全面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全面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文化自信激荡起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以文化自信振奋我们的精神生活、打造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正当其时。文化自觉体现了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特性的体认,并自觉承担起文化责任。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回归,需要重新得到认同、崇尚、传承和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充分发挥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能梦想成真。
第三,文化本体层面。其核心是“两业一创”,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当前正处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事业的核心,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直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建议,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就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坚持文化产业走向国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涉及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目前,文艺创作面临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文艺作品有高原,没高峰。文艺创作缺少精品,缺乏创新。因此,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发挥创造力,潜下心来搞创作,坚持艺术理想,开拓创新。
第四,建设层面。其核心是“两力一出”,即硬实力、软实力和走出去。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这里主要指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产业作为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软实力,是指国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中国文化一定要走出去,走向国际。我们要掌握国际话语权,用国际话语体系,阐明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保障层面。其核心是“两创一改”,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的繁荣发展重在传承、创造和创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创造和创新这篇大文章。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保障也正在逐步完善。
最后,连辑院长对文化战略的发展概括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始终掌握舆论主导权。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四、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五、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十三亿人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六、让全国人民共享公共文化的成果,实现文化小康。
七、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八、文化的发展既要注重硬实力发展,又要注重软实力发展。硬实力为经济助力,软实力成为发展主力。
九、大力推广文化对外走出去。
十、加快文化的改革和创新。
上一篇:马文所举办第六十七期青年文艺论坛
下一篇:《中国美术史》增订出版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