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所举办第六十八期青年文艺论坛
2017-04-06 16:37:00
2017年1月5日,院马文所在院研究生院第五会议室举办了第68期“青年文艺论坛”,主题为“我国当代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本期论坛由院马文所孙佳山主持,《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吉云飞分别做了主题发言,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昆仑策研究院、《中国艺术报》社等单位的三十余名青年学者、评论家、新闻界人士出席了本期论坛。
孙佳山在开场时指出,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力提升,在世界范围努力传播、推广中国文化成为从官方到民间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当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同时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关于文化走出去的具体状况和问题也缺少详细的资料和信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化的有效输出。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吉云飞首先介绍了网络小说在北美的译介情况。中国网络小说在北美的翻译和传播,目前的主要阵地是专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网站Wuxiaworld。自2014年12月22日建站至今,Wuxiaworld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翻译、捐助和分享体系,发展成为全球 Alexa 排名前1500的大型网站,每日访问人数可能在30万以上。Wuxiaworld的读者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排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菲律宾、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英国,北美读者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吉云飞认为,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有这种魅力,在于网络文学和全球青少年推崇的文艺作品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更与动漫、电影、游戏互通。在美国有两类人最早阅读网络小说,一类是中国文化和武侠小说爱好者,一类是日本轻小说爱好者。中国网络小说很快就将这两类读者“收编”:将武侠小说的一部分粉丝打造成“死忠粉”,同时,将日本轻小说的读者收归门下。相对以“守护美好的日常”为永恒主题的日本轻小说,美国读者更青睐中国的网络小说。对美国读者而言,中国尚未进入发达资本主义体系,而他们追求的网络小说正是不同于其日常生活的“异托邦”想象,并普遍认同中国网络小说是“一口新鲜空气”。中国网络小说的这种“另类可能”根植于其内含的“网络性”与“中国性”。
自媒体“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首先以热议电影文本《长城》为例,指出中国电影走出去包含三个关键因素。第一,西方团队。从出品到发行,再到整个制作团队,《长城》均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工业模式进行。第二,中国导演。《长城》由中国大陆导演张艺谋执导,有特定文化意义。同时,这也是中国电影导演以零距离方式参与西方电影工业制作的重要经验。第三,中国市场。目前中国拥有四万块屏幕,已超过北美市场,并且与欧洲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完整性和影片收益的分账形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巨大。可以说,所有的“走出去”,一定是因为有“引进来”。
当今国内电影市场逐渐繁荣,已经形成了多维度的受众。陈昌业以《长城》为例指出,在受众反馈中,精英人士多持批评意见,而在“90后”青少年以及40岁以上的父母辈观影群体中却有不错的口碑。评价存在分歧,很大程度上,与《长城》是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工业体系来制作,有特定的受众有关。我们当下讨论的“走出去”,不再是精英市场,而是大众市场。前者在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等人走去出的艺术电影中或已实现;而后者,旨在通过商业层面,以盈利为目的的大众市场,尚未走出去。
论坛下半场的自由讨论中,与会者畅所欲言。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表示,以前中国的文艺作品获奖后只能走进欧美精英人士的小圈子,而现在我们的网络文学直接打通了读者的快感通道。她对比、分析了中国网络小说和日本轻小说的异同,指出中国网络文学中常见“草根逆袭”模式,全世界都有草根,都希望逆袭,这一轮网络文化成功输出海外,走的是粉丝渠道。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胡谱忠指出电影《长城》依旧是东方主义文本,“西方男、东方女”的性别叙事根深蒂固。中国艺术报社张成则试图从当下流行的“丧文化”勾勒当代人的文化心理。
本期论坛通过对网络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媒介形态下的文艺形式进行深度挖掘,以点带面地展示了我国当代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以此方式,我们期待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打开视野。
孙佳山在开场时指出,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力提升,在世界范围努力传播、推广中国文化成为从官方到民间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当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同时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关于文化走出去的具体状况和问题也缺少详细的资料和信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化的有效输出。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吉云飞首先介绍了网络小说在北美的译介情况。中国网络小说在北美的翻译和传播,目前的主要阵地是专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网站Wuxiaworld。自2014年12月22日建站至今,Wuxiaworld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翻译、捐助和分享体系,发展成为全球 Alexa 排名前1500的大型网站,每日访问人数可能在30万以上。Wuxiaworld的读者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排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菲律宾、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英国,北美读者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吉云飞认为,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有这种魅力,在于网络文学和全球青少年推崇的文艺作品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更与动漫、电影、游戏互通。在美国有两类人最早阅读网络小说,一类是中国文化和武侠小说爱好者,一类是日本轻小说爱好者。中国网络小说很快就将这两类读者“收编”:将武侠小说的一部分粉丝打造成“死忠粉”,同时,将日本轻小说的读者收归门下。相对以“守护美好的日常”为永恒主题的日本轻小说,美国读者更青睐中国的网络小说。对美国读者而言,中国尚未进入发达资本主义体系,而他们追求的网络小说正是不同于其日常生活的“异托邦”想象,并普遍认同中国网络小说是“一口新鲜空气”。中国网络小说的这种“另类可能”根植于其内含的“网络性”与“中国性”。
自媒体“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首先以热议电影文本《长城》为例,指出中国电影走出去包含三个关键因素。第一,西方团队。从出品到发行,再到整个制作团队,《长城》均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工业模式进行。第二,中国导演。《长城》由中国大陆导演张艺谋执导,有特定文化意义。同时,这也是中国电影导演以零距离方式参与西方电影工业制作的重要经验。第三,中国市场。目前中国拥有四万块屏幕,已超过北美市场,并且与欧洲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完整性和影片收益的分账形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巨大。可以说,所有的“走出去”,一定是因为有“引进来”。
当今国内电影市场逐渐繁荣,已经形成了多维度的受众。陈昌业以《长城》为例指出,在受众反馈中,精英人士多持批评意见,而在“90后”青少年以及40岁以上的父母辈观影群体中却有不错的口碑。评价存在分歧,很大程度上,与《长城》是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工业体系来制作,有特定的受众有关。我们当下讨论的“走出去”,不再是精英市场,而是大众市场。前者在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等人走去出的艺术电影中或已实现;而后者,旨在通过商业层面,以盈利为目的的大众市场,尚未走出去。
论坛下半场的自由讨论中,与会者畅所欲言。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表示,以前中国的文艺作品获奖后只能走进欧美精英人士的小圈子,而现在我们的网络文学直接打通了读者的快感通道。她对比、分析了中国网络小说和日本轻小说的异同,指出中国网络文学中常见“草根逆袭”模式,全世界都有草根,都希望逆袭,这一轮网络文化成功输出海外,走的是粉丝渠道。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胡谱忠指出电影《长城》依旧是东方主义文本,“西方男、东方女”的性别叙事根深蒂固。中国艺术报社张成则试图从当下流行的“丧文化”勾勒当代人的文化心理。
本期论坛通过对网络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媒介形态下的文艺形式进行深度挖掘,以点带面地展示了我国当代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以此方式,我们期待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打开视野。